你的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病门诊介绍】省第三人民医院鼻炎、扁桃体肥大专病门诊:守护您的健康防线
【专病门诊介绍】省第三人民医院鼻炎、扁桃体肥大专病门诊:守护您的健康防线
来源: 疼痛科 阅读次数:2074 发布时间:2024-10-31
主要诊治病种:急慢性鼻炎、咽炎,萎缩性鼻炎、变异性鼻炎,扁桃体肥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特色治疗技术:蝶腭神经节触激术,鼻神经封闭术,松筋术,扁桃体烙法,扁桃体穴透刺,整脊正骨术及中药过敏煎,化扁汤联合中药外治法。 过敏性鼻炎,医学术语: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指特 应 性 个 体 接触致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以炎症介质(主要是组胺)的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相当于中医“鼻鼽”范畴,以喷嚏、鼻分泌物增多、鼻黏膜充血水肿等为主要表现。 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主任医师立足中西医结合理论,并结合大量临床经验,应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种头面五官不适症状。 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魏千程将针刺手法细化为一刺二推三探四挑五点,并将其特殊手法命名为蝶腭神经节触激术。 蝶 腭 神 经 节 又 称 翼 腭 神 经 节(Sphenopalatineganglion, SPG),系属三叉神经感觉神经的第 2 支,包含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其分支可到达头面多个器官。蝶腭神经节深藏于翼腭窝内前上部,左右各一,其下端靠近翼腭管,下端前方有蝶腭动脉走行,内上方靠近蝶腭孔,外上方靠近上颌神经,翼腭窝的外侧面由咀嚼肌群覆盖,肌群外皮肤下由颧弓和下颌骨升支冠突覆盖。进针时,患者常取坐位,头颅稍后仰并偏向另一侧,必要时可嘱患者张口以使下颌骨冠突下移,医者从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间的缝隙中进针,刺入距皮肤表面约55mm 处,患者有局部麻木、放电感即为刺中。 从中医角度来看,针刺SPG 穿过皮肤穴位到达穴位深部,患者感受到“酸麻胀痛”感即为“得气”,调节阴阳达到平衡,使得局部气血通畅条达,通则不痛,津液输布正常,濡养适度,从而发挥其“近治”作用。临床研究报道还可以治疗哮喘、胃溃疡、痛经等疾病,可以归为穴位的“远治”作用,也符合中医整体观。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可能的起效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改变穿行于神经节中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进而改善鼻阻、鼻痒、流涕等 AR 的典型症状。②受到刺激的蝶腭神经节将神经冲动传送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整合加工后发出指令,由此对鼻腔功能进行整体调控。③针刺蝶腭神经节可影响节后分布于鼻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对其传导物质 (如 SP、VIP、NO)的释放,这些传导物质通常在AR的免疫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减轻AR的相关症状。 扁桃体是人体比较重要的免疫器官,腭扁桃体通常被称之为扁桃体,在生命体形成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第三个月后期日渐形成,从出生 1 岁后渐渐开始发育,其自身免疫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是人体唯一一个可以直接与体外环境接触的淋巴器官。处在咽喉的门户之处,是病原微生物最易感染的器官之一,同时参与相对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外形呈扁卵圆状,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所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左右两侧各一,大体结构分为上极、下级、游离面(内侧面)和深面(外侧面),内侧面朝口腔方向,其上覆盖的粘膜上皮为鳞状上皮,且粘膜上皮陷入扁桃体实质内形成深浅不一的 6~20 个盲管,其为扁桃体隐窝(crypts tonsillares CT),此处易存留细菌、病毒并使其繁殖而成为“感染灶” 扁桃体肥大(右3度,左2度)治疗1次对比照片 随着饮食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及环境的改变,我国慢性扁桃体炎以22.04%的高发病率好发于青少年,其余龄段也可发病,且临床表现多样,因其易反复发作,甚至可诱发多系统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扁桃体切除对儿童的机体免疫功能是否造成影响尚且存在争议,扁桃体在人体免疫屏障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其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首先抵挡细菌、病毒的侵袭。有研究认为切除扁桃体后会导致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抗感染能力下降。此外,扁桃体切除术本身存在着如全麻不良反应、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等诸多不确定的风险。扁桃体烙治法与啄治法是祖国医学特色的外治疗法,其简便、灵验、安全,能够在保留扁桃体功能的同时,缩小扁桃体体积、改善扁桃体炎症、提升咽喉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 扁桃体作为免疫应答的第一道门户,切除与否自然是慎之又慎,现代医学也试图通过微波热凝、液氮冷冻和隐窝冲洗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但多受限于大型仪器和专业人士而难以推广。中医灼烙法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代表之一,是一项“简、便、验、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取材简便,操作简单,应用在慢性扁桃体炎上的疗效已被众多学者刊文证实。 扁桃体增生肿大是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或慢性感染的结果,在炎症反复刺激下,扁桃体内不断增生的淋巴组织与结缔组织,使扁桃体整体体积变大,从腭弓中凸出。传统的扁桃体肿大分级方法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Ⅰ~Ⅲ度的分级难以在疗效中得到具体体现,所以我们用对扁桃体肿大分级进行更细致的划分。随着多次灼烙法的实施,扁桃体组织由外向内逐步萎缩,抑制了扁桃体炎性增生,这一过程在“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的病因学说来看,能使增生肿胀的隐窝口面积扩大,从而有利于通畅隐窝,不易残留分泌物,减少细菌过度繁衍而触发炎症。 扁桃体烙治法作为治疗扁桃体肥大所致儿童鼾症的常用外治技术,都具有简便、灵验、安全的特点。扁桃体烙治法能显著改善睡眠打鼾、睡眠憋气、张口呼吸、躁动不安、呼吸暂停、倦怠嗜睡、注意力缺陷和扁桃体肥大等症状体征。其缺点为操作相对复杂、单次治疗时间较长,适用年龄范围较窄、低龄患儿较难以配合。(疼痛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