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急性肠道梗阻 不开刀 内镜微创治疗三天化险为夷
急性肠道梗阻 不开刀 内镜微创治疗三天化险为夷
来源: 宣传科 阅读次数:3293 发布时间:2024-06-06
近日周末,我院消化科门诊接诊一名肚子鼓的像皮球的中年患者。患者腹痛20多天,已经5天没有排便,近期进食、睡觉都很困难,体型也渐渐消瘦。患者要求医生开具药物治疗,但门诊王医生查看病人情况后建议住院进一步诊治。患者住院后,值班医生经询问病史并查体后考虑可能是急性肠梗阻并发腹膜炎,安排患者做了腹部立位X片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小肠及结肠肠管扩张积气,降结肠脾曲肠壁局限性增厚并肠腔狭窄,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并阅片后,确认有肠道肿瘤、肠扭转、肠套叠、肠麻痹的可能。后经外科会诊确实需要手术治疗,但剖腹探查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只能暂时选择内科治疗观察病情发展。
结合目前的病情,减小肠道张力、减压引流是治疗肠梗阻的第一步,刻不容缓,医生于当天急诊内镜下放置肠梗阻导管至空肠,减压引流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
经过两天的小肠减压引流,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可以躺平安睡了。医生为了尽快明确梗阻部位,在入院第3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缘45cm处有一块环周黏膜姜块状隆起,表面溃烂,质地脆弱,轻触容易出血。
医生和家属沟通,目前梗阻肠黏膜水肿,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一是进行外科手术先做I期腹部造瘘,待恢复后再做还纳,之后进行II期肠吻合手术,二是先放肠道支架缓解梗阻,再择期直接进行外科手术,就可以不实行腹部造瘘手术,避免术后的创伤后瘢痕。
患者同家属选择了第二套方案,随经活检孔道插入切开刀带导丝,柱状扩张球囊扩张狭窄段后,在Spyglass 辅助下置入肠道金属支架(Boston22X90mm),释放后见大量粪便排出,梗阻解除,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快速缓解,第二天就可以正常进食,3天后出院。病理诊断腺癌中分化,两周后可以做术前新辅助化疗。患者满意出院。
恶性肠梗阻(MBO)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终末期事件,20%的肿瘤最终发展为恶性肠梗阻。然而,恶性肠梗阻患者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诊疗路径、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治疗能否获益等均是需要探索性的课题。中国抗癌协会组织多名专家讨论达成的《恶性肠梗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年)》中提出“多学科会诊、分级治疗、整合治疗、精准强化治疗”等策略;采取“基础治疗、转化治疗、手术治疗、维持和康复治疗”的分级治疗有利于明确 MBO的阶段性治疗目标和提高治疗效果。
在内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内镜超级微创技术在基础治疗阶段发挥了非常精准而有效的作用,其快速缓解患者症状,避免了结肠癌梗阻I期腹部造瘘手术,取得病理支持,为后续的新辅助化疗提供依据,为手术治疗打好基础。有内镜微创技术的加持,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住院费用,更能改善患者预后、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消化内镜秉着超级微创理念,为有机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建议大家向周围亲朋好友科普从45岁开始早癌筛查,胃肠镜必须做!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消化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