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预防、早发现
来源: 消化内科 阅读次数:12329 发布时间:2017-11-23
胃癌的高危因素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的最常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传染力最强、潜在致癌危害因素最大的细菌。截止2017年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经达到了60%,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者患胃癌的可能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增加了65%左右。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饮食、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高盐饮食、常吃烟熏煎烤炸食品、剩饭剩菜霉变食物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三、遗传因素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罹患胃癌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3倍不等。
四、年龄
大约75%的胃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建议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胃癌症状隐蔽,如何早发现?
日本和中国一样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但日本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日本胃癌的治愈率越来越高,这得益于胃镜筛查。日本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70%,而我国只有10%-20%的早期发现率。当肿瘤被发现时其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预后。四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而早期发现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胃癌的最佳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发现。胃内的病变一般最多、最先发生于胃粘膜,且胃镜检查能发现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因此胃镜室检查胃部疾病的首选。
1、有病变及时治疗
2、有症状及时检查
无胃病史突然出现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食欲差、消瘦等情况,常规治疗无效等情况时,应该考虑并排除胃癌可能性。
3、没有症状定期复查
建议45-50岁以上健康人群至少做过一次胃镜,结合危险因素和医生建议制定复查方案:
检查结果为“浅表性胃炎”,3-5年复查;
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好1-2年复查一次;如果有“异型增生”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更密切的随访或者粘膜下切除。